第1452章 三足鼎立(1 / 2)

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1911 字 2个月前

身为首相,马周也还是很有自觉的。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,哪怕如今实行这个内阁责任制,哪怕他可以直接不经皇帝而批示奏折,处理朝政。

但他不过是皇帝的大管家而已,还是有任期限制的。说是内阁宰相最多能两任十年,但又有一个每五年改选三分之一的限制,因此有些宰相是做不到两任的。

他也相当清楚,做出了政绩,那是在皇帝的领导下,是皇帝的领导有功。若是出了责任,自然就是宰相办事不力。

内阁首相也不是那么好当的,国家那么大,疆域万里,百姓亿万。他这个首相,在内阁里都还有另外八个宰相,说是群策群力,但也充满竞争。而翰林院,又是专门盯着他们的。

内阁既决策,又执行。

可有时千辛万苦想出来的决策计划,翰林院却可能找出理由否决不通过,他只能拿着退回来的决策计划,与内阁诸相们一起再商议修改计划。

更别说,还有御史台整天盯着他们。

那更是一群完全不干实事,就盯着办事找麻烦的家伙。

他们不像翰林院,翰林院负责审议封驳,否决他们的计划,总还能列出个一二三四五各种理由来,得很充足。

可御史台那些人,他们弹劾人,哪里需要什么证据。

他们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,就算是听到点流言蜚语,都能因此弹劾。他们不需要自己找证据,让你找证据来辩护。

甚至议会那里还有两院议员一堆人呢。

而首相最不自由的地方还在于上面还有一个皇帝。

那才是真正的婆婆。

不管是提出五年计划,还是各种其它方面的重大决定,那肯定得先向皇帝请示汇报的。

尤其皇帝还是张超,这种威望无比的皇帝,哪怕有宪法限制皇权,但很多时候,皇帝的中旨,比朝廷正式的诏令还管用。

皇帝一句话,比谁都管用。

有时,马周觉得遇到这样的皇帝是好事。

因为大方向他拿了,他只负责执行就好了,重大决策,皇帝会召开御前会议,与重臣商议拿出决策,这让他压力小了许多。

而且皇帝在重大决策上,还从来没出现过什么大问题,跟着皇帝的指挥走,总是对的。

做为首相,有时也还得为皇帝背锅。

明明是皇帝的意思,但皇帝不想出头,他就得站出来。

上次太子采邑,事情办的挺顺,太子还记了他一个人情,这是好事。

可现在,皇帝采邑,却很棘手了。

“无辅,陛下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事来呢?这不是添乱吗?这可不是太子采邑,只怕一提出来,到时肯定就群情汹涌啊,咱们内阁若是出头提议,到时可就要被架在火上烤了。”

内阁会议上。

马周把话题刚一提出,结果诸相就都炸了。

谁会不知道这事情是皇帝的意思啊。

问题是,这次的事情跟上次的事情性质不一样啊。

太子只是个储君,实际上只是学习政务,并不能直接掌握什么国家权力,因此,皇帝说给他一块地,让他练练手,也给他点收益,大家觉得,这没什么不对。反正那地现在也不是朝廷的,离中原也远,给了就给了。

可现在皇帝得寸进步了。

说皇帝也要一块采邑,还一要就把南洋的诸岛差不多都要过去了。

杨师度摇头叹道。

“本来吕宋等封地原是张家的,但陛下登基后自己说要收回朝廷直辖,这才多久,半年不到,陛下又要将之设为皇帝采邑。这简直就是朝令夕改啊。而且,上次朝廷收回这睦封地,可也是花了钱的,现在又要拿给皇帝做采邑,我怎么感觉,这是一个套路啊,皇帝在坑朝廷的钱!”

褚遂良听了哈哈大笑。

看起来确实像。

张超上次把张家的封地还给朝廷,打包卖两亿,是分期付款。可现在张超又要把其中好几块封地划给皇帝做采邑,这确实有坑朝廷钱的嫌弃。

虽然说大家也知道这是个玩笑话,皇帝不缺钱。

而且张超就算要坑钱,也并不是就不能说的过去。毕竟那些领地原先是张家的,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下,张超把封地给朝廷,然后卖钱,说的过去。

张家私产嘛,朝廷是公家的嘛。

而现在张超说把这几块封地再给皇帝做采邑,似乎也正常。皇帝采邑,这就跟皇帝的宫廷开支一样,应当算是朝廷的开支。

公是公,私是私。

“我也想不明白,陛下要那点采邑做什么呢?那么遥远,全是荒岛和土著蛮夷,一年也收不了几两银子税收。”

“我觉得陛下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的是那采邑私兵。”

“十万,啧啧啧。”岑文本也不断啧啧有声。

皇帝还真是敢说,开口就要十万兵额。

一男爵不过一千兵额,一个亲王也不过一万,太子也不过一万五。

皇帝却要十万。

简直就是漫天要价啊。

最大的问题还是皇帝要兵干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