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节(1 / 2)

老大是女郎 罗青梅 1988 字 1个月前

皇上不许他们上门探望,他们只能支使下人去傅家送医送药,这一晃,都好些天没看见傅云了!

傅云可是他们大理寺的招牌,和刑部的傅云章、督察院的夏副都御使一起,并称三法司三大美男子,要是因为生病变得憔悴不堪,坊间那些仰慕他们的小娘子们还不得心疼死?

傅云英谢过众人关怀,往里走,众人争着帮她撑伞。

迎面却见大理寺少卿齐仁走了过来,面色不善。

他官阶高,是上司,众人停下脚步,朝他致意。

齐仁看一眼傅云英,手指点点她,“你,过来。”

众人对望一眼,欲言又止。

齐仁顶替傅云英,抢走一半功劳,大理寺的人口不服心也不服,现在看他找傅云英说话,觉得肯定是要为难她,心里暗暗着急。

傅云英面色如常,“少卿有什么吩咐?”

齐仁道:“你过来便知道了。”

傅云英示意众人无事,抬脚跟上齐仁。

齐仁领着她到存放卷宗的库房里转了一圈,支使她找几份往年的存档。

她很快按着齐仁的吩咐找到那些塞在不同书箱的卷宗,送到他案头前。

似乎被她的效率给惊到了,齐仁眼皮抽动,淡淡嗯一声。

见他没其他吩咐,傅云英告退出来。

她手中忙的事一直都有详细的记录,病中其他人可以按着她的记录接手她的差事,所以回到大理寺,并没有一大堆等着处理的公务急需她处理。

相反,因为差事都交给其他人了,她反而比平时清闲。

吃了几杯茶,有内官冒雨来大理寺宣读口谕,朱和昶要见她。

傅云英收拾齐整,跟随其他几个同样被点到名字的人一起,入宫觐见。

内官带着他们走过广场,到文华殿前停下来,拾级而上,进了偏殿,“诸位大人,请吧。”

傅云英顺着内官手指的方向看去。

偏殿也是宽敞而阔大的,此时殿中空无一人,阶下设了几十张坐毡,毡前一张书案,案上备有笔墨纸砚等物。

这是……要考试?

众人面面相觑。

傅云英不动声色,先扫视一圈,发现被叫到偏殿里的官员大多数年纪较长,是翰林院出身,只有自己最年轻。

她看到好几个傅云章的同年,为什么朱和昶把她叫来了,却没叫二哥?

内官催促众人入座。

傅云英按捺住心中疑惑,按内官所说,找到自己的位子,盘腿坐下。

殿中虽然空阔,但有地暖,席地坐在毡子上,倒也不冷。

不过手是凉的。

她拿起书案上的考题细看,还真是考试,不过和乡试、会试不同,经义、四书、策论,算、律,天文地理,五花八门,什么考题都有。

既有盐铁漕运、农桑气象这样涉及民生的问题,也有科举考试范围之外的诗词歌赋。

朱和昶这是在测试官员们对民生经济的熟悉程度?

还是闲来无事闹着玩儿?

雨还在下,殿外雨声飒然,内官们侍立左右,偏殿内鸦雀无声。

傅云英屏气凝神,不再想其他,斟酌片刻后,提笔书写。

第138章 考官

答完题,傅云英仔细检查可有错漏之处,等内官敲响铜钟,方和其他人一起交卷。

众人都摸不着头脑,步出偏殿,议论纷纷,问身边的人可知道皇上的用意。

自然没人能说出所以然来。

吉祥在殿外候着,看到傅云英和几个平时相熟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边走边谈,迎上前,“傅相公,万岁爷召见。”

几位侍读学士相视一笑,和傅云英拱手作别。

年轻的大理丞颇得圣眷,于他们来说是好事,他们和傅云一起协同几位老翰林编纂书目,交情日渐浓厚,以后选官之时,这份情谊一定能派上用场。

倒不是非要仗着交情托傅云帮忙谋肥差,而是如果遇到难事,至少有个帮忙说话的人。

乾清宫南庑在大火中烧得只剩一片残垣,工部尚书亲自主持修建之事,如今已经修葺一新,不过朱和昶还没搬过来。

朝臣们认为南庑不吉利,应当改建成供奉祭祀之所。

朱和昶不讲究这个,大手一挥:“无妨,朕乃天子,何须忌讳?”

这话一出口,朝臣们自然不敢再劝,不然就有藐视君王的嫌疑。

傅云英走过广场长街,看到长廊里穿贴里的内官和梳双髻的宫女来回奔走,川流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