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 沉默的英雄(1 / 2)

烈明 睿士 1717 字 2个月前

能参与到此次军议的众人,都是山东军政体系的中坚人物,除了岳锦峰、仇泽等武官统兵在外,几乎可以说是囊括了目前山东最顶尖的人才。但听到襄阳陷落的消息,众人的脸上无一例外都显现出忧虑之色。

杨廷麟恨恨的一拍桌子,“杨文弱误国,统帅十余万精兵,四面围困,竟能让流寇脱身而出,反而一举袭破襄阳,这两年来积攒的军械、粮草、饷银,不都白白的便宜了乱贼吗!”

众人无言以对。张献忠袭破襄阳之后,声威大震,而官军的包围圈彻底宣告失败,各部一时间都陷入到一片慌乱之中。左良玉统领两万精锐,畏畏缩缩不敢救援襄阳,害怕杨嗣昌责罚,已经偷偷的率兵回到武昌府。陕西副将贺人龙引兵后撤,河南副将陈永福领兵退回开封驻守,四川兵马也慌忙退入蜀中,杨嗣昌精心布置的包围网不复存在。

前段时间,福王被杀,崇祯皇帝为此辍朝三日,向祖宗灵位泣血请罪。没想到,紧接着张献忠便再度让满朝上下为之惊恐不已,襄王被杀,崇祯皇帝在接到消息后,便当即昏厥在地,被就醒之后,一连数日不进水米、以泪洗面。

一力提拔、信任有加的左良玉关键时刻掉了链子,让杨嗣昌又急又怒,再加上害怕来自于崇祯皇帝的责罚,退兵到沙市镇之后,便是一病不起,并且就此绝食。三月初,已一命呜呼。崇祯一朝的名臣,就此又陨落一员。

平心而论,杨嗣昌的确是崇祯一朝有数的干才,但其人的性格却有着致命的缺陷,无容人之量,又好任用私人,事必躬亲,大小琐碎事宜都要亲自过问,用兵过于小心谨慎,战场但有变化,一定要拿到确凿的消息才敢做出应对之策,如此一来,便使得部下满腹怨言,坐失战机。

崇祯皇帝的满腹怨气也随着杨嗣昌的忽然去世而烟消云散,想一想这些年杨嗣昌的不辞劳苦以及一系列的功绩,崇祯皇帝终究还是没有狠下心来追究他的责任,吩咐将其尸身运回故土风光大葬。并以丁启睿接替他的职务,继续负责剿灭张献忠。但此时谁都看得清清楚楚,流寇的进逼已经是无法阻止的了。

不说别的,单说这统兵的督师,丁启睿的威望、手段相比较杨嗣昌而言,之间的差距太大,各省的武官如今已经都存了结城自保的念头,丁启睿想要调动这些骄兵悍将,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“如今大帅有何打算?”沉默了良久,赵光抃这才开口。

“唯有静观其变!”朱平安不假思索的回答道。崇祯十四年和十五年,将是流寇迅速壮大,并逐渐转变为争霸天下的军事集团的两年。以山东目前的实力来说,和满清、李自成、张献忠相比,差距还是很大的。互相王承恩当初说过的话,目前来说,稳守山东、依凭江淮还是最为有利的发展态势。更何况现在正在逐步的控制朝鲜的局势,就算满清想有所动作,也可以以朝鲜、皮岛为跳板,出动兵马威胁其侧翼,使得满清投鼠忌器。

看着众人都忧心忡忡的样子,肖元腾不失时机的说道:“大帅,此次回来复命,李都督还命学生带回来一个人,说是请大帅务必见上一见,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”

来者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汉,虽然换上了一身棉布的衣衫,但面上的沧桑之色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的,面颊上的沟壑纵横以及眼睛中流露出来的复杂神色,也让众人对其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“此人名唤石全斗,是学生在朝鲜平安道带人勘探矿产时无意中发现的,平安道中从辽东逃难而去的汉人数量很多,这些年,从皇太极建立汉军旗之后才有所减少。”

肖元腾转向石全斗,“这便是如今的登州总兵,我家朱大帅……!”

肖元腾的话音未落,石全斗却径直跪在了朱平安面前,依然是泣不成声,“小人石全斗,隶属于兵部职方司谍探营丙组,今日,今日终于回到大明,特来向大人复命!”

“兵部职方司!”在场的众人都是一愣,此人居然是兵部的探子,怎么会流落到了朝鲜。

朱平安也是心头一震,吩咐肖元腾将石全斗搀扶起来,又命人搬来椅子和热茶,让他坐下回话。

石全斗显然是激动的不能自已,好大一会功夫,这才慢慢平复了心情,从怀中摸出一块陈旧的腰牌,肖元腾接过来,双手奉到朱平安的桌案上。

朱平安仔细看了看,却又是吃了一惊,因为年代久远,腰牌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,但其中兵部的引荐却还依稀能够看得出来,其中的竟然还记载着“天启五年”的字样。

“大人容禀,谍探营组建于天启四年,隶属于职方司直接指挥,,丙组便是派往辽东关外的所有人马。一共有五百三十二人,小人在其中担任副都统,都统为职方司的员外郎郭东来……!”

此时,站在朱平安身侧的郭追忍不住身子一颤,双眼瞬间变得通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