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节(1 / 2)

回到七零年代 缓归矣 2155 字 1个月前

韩老爷子悻悻,不舍得迁怒曾孙子,于是瞪曾孙子他爹。

韩译青:“……”我招谁惹谁了。

韩东青盛了一碗海带排骨汤递给韩老爷子:“爷爷,这个汤不错,您尝尝。”

韩老爷子顺势把话题岔到韩东青身上,问他军训情况,这次军训老爷子是发起人之一。

“学生娃都在叫苦吧。”韩老爷子笑问。

韩东青道:“还好,多数人小时候都吃过苦,一开始有点不适应,两三天后就好了很多。”这一批大学生在六五年前后出生,除了个别的多多少少都吃过苦,尤其是农村来的,耐力体力都有。

韩老爷子点点头,看向几个曾孙辈:“日子越来越好,小娃娃们就越来越吃不了苦。”韩老爷子摇了摇头: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,他们是未来,可不能在蜜罐子里泡大。”

啃排骨的韩怀仁睁大了眼睛,有种不祥的预感。

韩老爷子嘿嘿一笑,继续问话。

有说有笑地吃完一顿饭,一家人移步后院纳凉,韩怀仁带着大表弟邵烺跑出去找小伙伴玩。

因为年龄太小被嫌弃的韩怀礼只能陪着年龄更小的邵煜玩足球。

听老头子问个没完没了,韩老夫人截过话头:“你够了啊,东子是回来探亲,不是来汇报工作的。”

韩老爷子识趣的闭了嘴,好男不跟女斗,反正他问的差不多了。

韩老夫人满意的收回目光,满脸笑容地看向韩东青。

韩东青顿生不祥之感。

果不其然,韩老夫人乐呵呵另起话题:“你大嫂办公室里新来了个姑娘,复旦大学毕业的,又漂亮又温柔,能力也好,你要不要见一见?”问的是要不要,语气是必须要。

“不用了。”韩东青笑着回绝。

“什么叫不用啊,你都多大了,”韩老夫人激动地拿手背敲手心:“你都二十四了,你看看。”韩老夫人指了指追着球跑的韩怀礼和邵煜:“你大哥小儿子都三岁了,你姐的小儿子都两岁了,他们孩子都两个了,你呢,你有啥,你连个对象都没有。”

韩老夫人的语气和表情嫌弃的不行:“就是比你大了一岁的老五,他今年正月订婚,明年结婚,你就不觉得难为情。”

韩东青还真不觉得,他才二十四,又不是四十二,提醒老太太:“小叔都三十三了。”言下之意,他还年轻着呢。

韩家老幺韩卫贤,是韩家的养子,他父亲做过韩老爷子警卫员,后来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,母亲受不了打击难产而亡。亲族踢皮球不肯养小娃娃,韩老夫人知道后,便把孩子抱过来养。

说起小儿子,韩老夫人更来气,不过眼下不是骂小儿子的时候。就是想骂,这混球在满洲里,也听不见,所以韩老夫人才不上当:“他是不结婚,可他有对象啊,你有对象吗?”

还没有对象的韩东青静默一瞬:“还没追到。”

“没有对吧——没追到!”韩老夫人徒然拔高声音。

一石激起千层浪,假装自己在认真看孩子踢足球的韩老爷子刷的扭过脸来,看好戏的韩译青和韩欢夫妇皆是望过去。

韩欢疑自己听岔了,惊疑不定的看着他:“你有喜欢的姑娘了? ”便见弟弟嘴角笑容加深几分,黑漆漆的眼睛很亮。

“哪家姑娘啊?”韩老夫人喜不自禁,连声追问:“多大了,哪里人,我们认识吗?”

韩东青弯了下嘴角:“八字还没一撇,时机成熟了再告诉你们。”

韩老夫人不高兴:“这又不是啥见不得人事,你还保密了。”眉头一立,狐疑地盯着他:“你别是为了敷衍我,随口乱编。”

“军人一口唾沫一口钉,”韩东青叫屈:“在您眼里我就是这样信口开河的人。”

韩老夫人想想,觉得孙子不至于撒这谎,不死心地追问:“那你干嘛不告诉我们,总叫我心里有个数。”

韩东青嘴角挂着一丝笑:“我怕您老人家一个激动,把人给吓跑了。”

韩老夫人打他:“混小子。”心有不甘:“真不说?”

韩东青笑:“真不到那个时候。”

韩老爷子心念一动,目光骤然严厉,正容肃声:“是不是军训的时候认识的。”

韩老夫人一惊。

韩东青失笑:“老早就认识了。”

韩老爷子直视他的双眼,脸色和缓下来:“那就好。”

“认识多久了?”韩老夫人旁敲侧击。

韩东青含糊其辞:“好些年了,您老人家放心吧,我会努力的。”

韩老夫人顿时心凉了,认识这么多年了还没追到,她怎么觉得孙子没机会了,如是一想,整个人都不好了,再看韩东青,眼里多了几分同情。

晚上韩老夫人就拉着韩欢絮叨起来。天色晚了,夫妻俩便带着孩子在这儿住一晚,反正房间多。

听罢,韩欢便笑:“我倒觉得很有可能是以前当朋友处着,后来才发现有好感。”

韩老夫人拍额头,如释重负:“瞧我这老糊涂。”复又欢喜起来,又恨:“臭小子还跟我们藏着掖着,活该他追不到人。”

韩欢张了张嘴,哭笑不得。

“你去问问看,到底是哪家姑娘?”之前怕揭了孙子伤疤,老太太硬忍着不追问,眼下知道是自己想岔了,也好奇起来。想知道是何方神圣让她清心寡欲的孙子动了凡心。

韩欢温声道:“奶奶,东子不想说,咱们就算了吧。我想着那姑娘可能是和咱们家有点儿什么关系在里头。东子可能怕他万一追不上,以后大家见了面尴尬。”

韩老夫人张了张嘴,没说出话来。她的孙子她自然觉得千好万好,人品端正,事业有成,模样也俊俏,他们家条件也够了。只感情这回事又不是做买卖,条件好就能成了。何况孙子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,他不着家,虽然孙子的级别可以随军,可背井离乡的,又有几个人愿意。

韩老夫人沉沉一叹:“到底老了,不如你们年轻人想事情明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