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节(2 / 2)

回到七零年代 缓归矣 2682 字 1个月前

许向华在她旁边坐下,“麦子的皮鞋厂开的不错要扩大规模,他打算过去帮忙。”

如今他的生意涉及电器、运输、贸易、百货还有就是这个罐头厂。前面四个产业他都打算扩大规模,并且有自己的安排在。

唯独罐头厂不在他的安排之中,罐头厂的利润不符合他的预期。这个厂规模不大,规模小意味着单位成本高。他也不想扩大规模,他更想把资金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。

偶然得知专门做罐头的老柯看中了崇县这边的枇杷,打算投资一个水果罐头厂。老柯别号罐头大王,全国各地有八个工厂,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和黄桃罐头先后拿过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,在全国都有名气。

他和老柯一拍即合,老柯过来考察过,对罐头厂和原料很满意,他还打算扩大规模,再添一条午餐肉生产线和两条枇杷罐头生产线。

批地建厂不是问题,政府巴不得有人来投资。员工也没问题,他和老柯说好,保留原来的工人和管理层。就是许再春那,他有点不好意思开口,毕竟这个厂许再春倾注了不少心血。

不过再不好意思也要说,在商言商。他之前的打算是许再春要是想继续留在罐头厂也可,老柯需要人帮他管理,许再春是当地人又有经验。许再春要是不愿意,他在余市有两个分公司,可以安排他去那边。

没想许再春告诉他,他打算去帮许麦。皮鞋厂办好了也不错,他分到的那笔钱足够把许麦的厂子扩大两倍。

许清嘉抓抓脸,小心求证,“再春叔没生气吧?”

“生气倒不至于,难过肯定是有的,”许向华无奈一笑,“毕竟花了那么多心血。”

许清嘉沉默了下,商场如战场,讲究的是利益不是情怀,现如今的罐头厂对他们家而言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

见状许向华笑,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本子,“改天我拿两瓶好酒哄哄他。你再春叔不是那么小气的人,过一阵就缓过来了。”许再春好歹当了这么多年的厂长,自己儿子也是开厂子的,道理哪能不明白。到时候在钱上他多分一部分,也只能做到这了。

许清嘉便笑笑,另问,“爸这个厂卖掉可以套现一大笔资金,你是要投进冰箱厂?”这一年许向华明显地更重视天津的冰箱厂。

许向华沉吟片刻,“你夏伯伯之前跟我说了一件事,市里在招商,想再建一个交易市场。本来政府打算自己出资,不过因为修高速公路资金不足这事又拖不得,所以决定对外招商。”

许清嘉眼前一亮。

许向华哪能没发现,他点了点手上的本子,“你的调研做的怎么样,觉得这个投资行不?”

“当然行。”许清嘉双眼亮晶晶,犹如发现一座金矿,“现在的东门市场是花了56万造成的,可这三年产生的租金早就回本,更不用说产生的税收和对周边经济的带动。这是政府层面的咱们先不考虑。”

“这么快回本是因为并不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,而且因为是政府投资,所以免除部分税收。”

“我知道啊,”许清嘉拿起笔,“可东门市场还没有最大化利用起来。”她在白纸上写了东门,“东门市场他是摊位制交易场所,就跟马路边摆摊似的。只有单一的交易功能,管理基本等同于无,连运输都得自己找,这种单一功能型市场,是第一代交易市场。”

“我觉得复合功能型的更好,类似于商贸城,店铺制交易场所。二层三层更高都可以,把土地最大化,土地出让金那么贵。

我去看过,东门市场的摊位摆放的很分散,增加了采购时间成本,也影响商户之间的信息沟通。这可不是我瞎说的,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。

其实可以把同一种商品经营着集中在一块地方,一方面方便管理,一方面大家可以互通有无,再来采购商也省时省力,提高效率。

其实以后要是规模更大了,可以细分出服装批发市场,箱包批发市场,五金批发市场,日用品批发市场。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。”

许清嘉换一口气,“咱们家自己就有运输公司,完全有能力面向整个市场提供仓储物流服务,这里头利润不好说。” 许清嘉画了一个圈,在旁边划出一片,“还可以增加配套功能:餐饮、酒店、住宅、写字楼,有人气还怕没人消费。”

许清嘉眨眨眼,巴巴地看着许向华。

许向华一下一下点着手里的本子,“这个项目要是做起来,卖罐头厂那点钱只能当零头。”

“我拿到的数据上显示,八3年平均日均交易人数八00,八4年是2500,八5年已经有八600人,今年具体数据还没出来,我打听了下,破万不是问题。

现在市场里的供货商四分之一是外地人,还有好多采购商来得晚拿不到货,光光市里就有4000家庭工厂,生产力和销售能力在逐年成倍往上涨。高速公路已经在建当中,来咱们这的商人会越来越多。”

许清嘉慢慢说道,她在余市身上看到了那个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城市的影子。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发展下去,这个城市前途无量。这会儿要是能抢到第一块蛋糕,受益无穷。

☆、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

天予弗取, 必受其咎,时至不行,反受其殃。

许清嘉不想将来有一天后悔, 说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眼前,她却没有珍惜。有时候,选择比努力重要。风险当然有, 若是余市未来发展不尽如人意, 商贸城就会成为一座死城, 血本无归。

但是许清嘉对余市有信心,它的交易市场已经走在全国前列。东门市场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初级的最低端的市场,但是在全国范围而言,它是最先进的。

政府已经尝到甜头, 不然不会这么快想建第二个交易市场。只要领导人不脑抽, 第二个市场反响好, 政府肯定会贯彻这条发展路线,谁会和政绩过不去。

许清嘉摆事实讲道理, 把国外和港城的成功案例举出来,又阐述更详细的商贸城计划,描绘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宏伟蓝图。

思量再三,许向华决定试一把。得到这个消息时, 他便有些意动,只是有诸多考量在里头, 难以决策。

许清嘉一番话坚定了他的念头, 末了, 许向华让许清嘉写一份大致的策划书给他,他有用。

策划书一写好,许向华就去了市里的招商办。想拿下这个项目的人不少,他们能看到其中商机,其他人也不是傻的。

能拿出这么大笔钱的,肯定不是泛泛之辈,关系错综复杂。市里头的领导开了几次会,最终定下了许向华。

许夏两家刚刚缔结姻亲,他们又不是瞎子,哪能不知道,这事夏爱国没来打过招呼连提都没提一句,可你能不给他面子吗?还有已经调到省里的江平业,他和许向华交好,知道的人也不少。

再来,许家这份策划书的确写得比别人好,别家就是单纯地造一个交易市场,许家却是想打造一个商业城,一旦成功,形成的经济效益显然更好,也有利于提升余市的整体形象。他们请来的经济顾问也表示方案可行,并且看好其未来发展。

到了八月下旬,经过层层审批之后,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嘉阳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土地合同。

余市近郊212亩土地四十年的使用权便归了许向华,虽然在郊区,但是在建的高速公路会在这里建一个路口,2公里外就是火车站,交通便利的很。

建筑师也从京城赶来看现场,这位建筑师是江一白热情推荐的,就是他实习期间的导师,还是华清客座教授。在建筑领域颇有名望,若非江一白搭了线,未必能请到。

许清嘉本想请江小白吃一顿饭,不过这家伙赶着出国,只能欠着。这会儿,江一白已经沐浴在大不列颠的阳光下。

许向华原想作陪,奈何天津那边有急事,大领导巡视天津开发区,其中一项行程就是参观冰箱厂,许向华哪能不在场。

于是许向华把这边商贸城的事情交由李立新处理,他原是在运输公司,被临时调到余市管理新公司,又让许清嘉跟着参观学习。

他自己便带着秦家龙凤胎回了京城,兄妹俩离家一个月,秦家那边开始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