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节(1 / 2)

东宫藏娇 十七年柊 1893 字 2个月前

她咳了半天,又拉着他哭道:“你不要去……不要去那里……”

池长庭叹了一声,将她的脑袋按在胸口,低声道:“阿棠别怕,爹爹一定不会再丢下你,爹爹向你保证,向你娘保证!”

这样的保证完全不能让她满意,她一面摇头,一面反复哭道:“不要去……你不要去……”

池长庭又叹了一声,没有再试图给出什么承诺,只是沉默地拍抚着她的背脊。

他不可能不去。

外放吴郡六年,为的就是这一刻的收网。

他不能不去。

只是这次,他一定要全身而退!

女孩儿终于哭得累极睡了过去。

池长庭将她抱回锦年院,嘱咐了几句后,步履沉重地回到了书房。

一个人静静地待了一个时辰,起身,洗漱,灭灯。

黑暗中换上夜行衣,推窗而出。

陆府芳尘院的书房中,烛火未灭。

“殿下!”落地行礼。

李俨负手站在窗前,神色淡淡。

池小姑娘拿了蝴蝶簪回去,池太守难免要来兴师问罪一番,他早就料到了,正好,他也有事要同池长庭交代下——

“太子仪仗将出京城,随行人等不知由谁负责?”池长庭问道。

李俨回头看了他一眼,心中略略惊讶。

竟然不是来兴师问罪?

“是东宫舍人闻礼。”李俨道。

池长庭眉心微蹙:“闻舍人似乎是吴兴人氏?”

李俨眸光一动,端详他片刻,道:“池卿何以惶惶不安?”

东宫属臣固然都是太子一派,但年轻一些的官员更为忠诚,只因他们的前程抱负都与年轻的储君紧紧相系。

闻礼年方二十三,家族不显,虽然祖籍吴兴,却早在祖辈就迁到了京兆,是李俨亲自选拔出来的东宫舍人,不同于池长庭这样的齐国公系,闻礼属于东宫嫡系。

当然,齐国公是李俨的亲舅舅,池长庭又与他素来交好,也是值得信任的。

但池长庭素来懂分寸,怎么会冒然质疑闻礼?

“臣手里的人自然知根知底,殿下带出来的也必然是心腹,纵使有什么不妥,也能应对及时,但太子仪仗出了京城后,就由闻舍人全权做主了,万一有什么意外——”池长庭虽然没有说完,却也表达得十分清楚了。

李俨心中略有不悦,道:“池卿以为会有什么意外?”

池长庭坦然道:“提前泄露殿下行踪,令姚无忌早有准备!”

吴兴郡王姚无忌,正是李俨这次南下的目标。

当年太祖南征,曾得姚氏襄助,兵不血刃拿下江南,后来论功封了姚氏为吴兴郡王,世袭罔替。

姚无忌则是第五代吴兴郡王。

八年前,有人密报吴兴郡王姚无忌有谋反之心,朝廷派了监察御史穆鸿南下调查取证。

半年后,穆鸿于吴兴郡乌墩寨遇水匪身亡,距离吴兴王府所在的乌程县不过三十余里。

后来姚无忌领兵屠了乌墩寨,上缴匪首百余,结了这桩案子。

再后来,也有钦差派到江南,回来只道吴兴郡王忠心耿耿,再无异常,而鱼米富庶的江南东道十九个郡府,几乎都在姚无忌的掌控之下。

当今陛下和齐国公一致认为姚氏终成大患,因此有意派遣心腹官员外任江南,培植朝廷的势力。

池长庭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放在了吴郡。

他并非孤军作战,为了令他更快扎根江南,京城那边花了许多功夫,原本该在京城颐养天年的燕国夫人也是因此回到了吴县,用自己的身份帮助池长庭结交江南世家。

外任吴郡六年,池长庭同时也在暗中调查穆鸿之死,直至今年年初,终于在乌头村查到了点蛛丝马迹。

然而还没深入调查,就天降一场水灾,淹了乌头村。

池长庭的人盯上的人证,都在这场水灾中丧生了。

因此,太子李俨决定借赈灾之名,亲自下到江南。

阿棠说太子突然出现在吴兴郡,说明太子仪仗还没到,应该是李俨暗中带人去了吴兴。

这样的情况,他和李俨不会没有准备,但还是被姚无忌打了个措手不及,可见有状况之外发生。

来芳尘院之前,他将江南的布置从头到尾过了一遍,没有找到破绽,便将疑点转到了京城那边。

倘若太子仪仗那里出了纰漏,有人提前泄露太子行踪给姚无忌,姚无忌便能事先做好准备。

虽然事涉东宫嫡系,会惹太子不喜,池长庭此时却不能不提。

李俨也不是意气用事之人,虽不悦,还是仔细回答了:“闻礼的双亲族人都在京城,未婚配,无子女——”微顿,“八年前密报姚无忌有谋反之心的,正是闻礼之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