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6章(2 / 2)

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4646 字 2个月前

在信中,庄继华坦承,从组织训练装备来说,大部分中国军队还不适应现代战争,他们装备极差,训练落后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努力作战,要打败日本,中国必须发挥更重要更大的作用,但首先必须改变中国军队目前的状况,改善他的装备,改善他的组织,改善他的训练,使之成为一支真正的现代军队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单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。或者说在时间上是不够的,不过有了美国的帮助就不同了,希望美国能派出一个顾问团,帮助中国整训军队,同时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,每月不能低于十二万吨,如此这样,在两年之内,便能整训出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军队,有了这些部队,中国便能在1944年向日本发起全面反攻。

“您看过这封信吗?”罗斯福看完后。抬头问宋美龄,宋美龄没有犹豫的点点头,罗斯福又问:“您是怎么看庄将军的提议?”

“我非常赞成他对中国军队的看法,”宋美龄斟酌着说:“自从总理领导我们推翻清王朝后,中国就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,只是在深刻的民族危机面前才暂时联合在一起,常年战争,让国民政府没有时间对军队进行全面整顿,而且我国也缺少这方面的人才。”

听着宋美龄的分析,罗斯福频频点点头,宋美龄和庄继华一样没有隐瞒中国军队的缺点,也没有夸大中国的作用,这两点让他尤其满意,他清楚宋美龄和庄继华的意思,他们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美援,其次希望美国帮助中国整编军队。

“我想知道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帮助贵国整顿军队?”罗斯福待宋美龄说完之后问道。

“我们希望贵国派出一个全面的顾问团,从连级到军级,这样一次可以整编一到两个军,大约五万人,以五个月为期,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训练团,这样一次便可整编出一个集团军,十二万到十五万人,整编后的部队,全部更换贵国提供的装备,如此到明年我们就有八十到一百万左右经过整编,装备精良的军队,这样我们就可以五战区,湖北河南一带展开反攻。”宋美龄将商议好的构想和盘托出。

这个构想也是庄继华提出的,美国派出一个训练团对中国军队实行轮训,特别是那些杂牌部队,在轮训中汰弱留强,重新装备,重新训练,不过每次的规模不是十二万到十五万,而是三十万,时间也不是五个月。而是三-四个月。

“此外,从美国到中国,后勤运输线过长,我们希望贵国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些兵工厂,就在中国国内生产武器弹药,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运输时间,提高作战效率。”宋美龄最后说。

罗斯福沉默了下,提供工厂设备,这还是盟国首次提出这样的要求,斯大林最离谱的要求的是提供百万吨铝,至于丘吉尔,则只要成品不要工厂。

“难道我们提供的武器弹药还不够吗?”埃莉诺问道。

“当然不够,”宋美龄轻轻的说,她的神色有些凄苦又有些无奈:“夫人,我们清楚也赞成德国第一的战略,但中国有四百万军队,在滇缅公路被切断前每月输入中国的物资不过区区数万,远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。”

“史迪威将军有个反攻仰光的计划,如果能收复仰光,我们便能更快更多的提供物资。”罗斯福突兀的抛出史迪威,霍普金斯心中长出口气,他知道罗斯福最终还是倾向史迪威了。

“对于作战我并不了解,不过,庄继华将军已经数次击败日本军队,是我国最优秀的将领,”宋美龄似乎早有准备,她只是略略停顿下便答道:“腊戌的胜利再度表明,他对作战有准确的判断。”

这时,霍普金斯插话了:“夫人,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称,缅甸日军伤亡惨重,这个时候进行反攻,史迪威将军认为完全可以夺回仰光,为此他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,但遗憾的是,庄将军似乎对此不感兴趣。”

“正如我所说,庄继华将军是名优秀的将领,”宋美龄的神色上没有丝毫不快,她耐心的解释:“根据我们以前的经验,歼灭七万日军,我军的伤亡肯定不会低于六万,远征军总兵力有十七八万,减去这六万人,就剩下十万左右,而日军在新加坡还有数万兵力,我们并不占优势;此外还有个重要因素,那就是物质,我们兵员和物资的补充远远低于日本,远征军每个月需要消耗的物资至少五万吨,其中还不包括粮食,而他们得到的物资不过两万吨左右。总统先生,这种情况我们南京、徐州、枣阳都曾遇到过,在枣阳,我们歼灭了五万多日军,在徐州,我们歼灭了十万日军,但我们都没能进行大规模反攻,原因就在这里。”

罗斯福微微一笑,他推动轮椅转到办公桌后,打开抽屉拿出一份文件,打开看看:“夫人,如果滇缅公路断绝,我们向贵国提供物资不是更困难了吗?我这里有份评估,通过川藏公路向贵国提供物资,每月至多能提供六万吨,远远赶不上滇缅公路,这还是天气状况允许的条件。”

“我们的想法是,在缅西北再修一条公路,从印度到滇西的公路,我们的工程师认为,最多需要半年时间便能修成,有了这两条公路,物资运输便完全足够了。”宋美龄平静的说,这个建议是前天才从重庆发来的,这次宋美龄访美,蒋介石作了最充分的准备,随时将国内的情况通报她,所以今天她才能在白宫侃侃而谈。

罗斯福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,找到缅甸西北,注视良久才回过头,霍普金斯则已经开始与宋美龄理论了。

“总统先生,霍普金斯先生,”宋美龄的声音平和而坚定:“我们理解贵国的战略,但我们也希望贵国能理解我们的战略。”

“您能告诉我们贵国的战略是什么吗?”罗斯福思索着问。

“在缅甸反攻是舍本逐末,”宋美龄忽然变成了一个军事专家,她优雅的坐在那里,嘴里吐出的却是女性很少关注的内容:“缅甸失败后,日本势必从各地抽调部队增援缅甸,但他从那里抽调部队呢?只能是中国战场,可如此便削弱了他在中国战场的力量,为我们的反攻创造了条件,我国军队便可以在国内进行反攻,收复武汉开封,更何况,在缅甸反攻,英国人会同意吗?”

霍普金斯一下愣住了,他想起刚才罗斯福的话,英国人的主力要放在欧洲,剩下的要保卫澳大利亚,没有更多的力量保卫缅甸。如此反攻仰光就必须要求中国投入更多的部队,可缅甸又是英国人的殖民地,英国人不投入也不行。

呼唤月票支持!!!!!!

新的一月开始了,呼唤月票支持!!!!!!

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七章远征缅甸第五节盟国(三)

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七章远征缅甸第五节盟国(三)

宋美龄只是简单的谈了中国准备采取的战略。但罗斯福和霍普金斯已经明白,中国的战略是把日军吸引到东南亚,腊戌大捷必然让日军抽兵到缅甸,可他能从那里调兵呢?只能是中国战场。

罗斯福沉默了会,他的心里迅速衡量此举的得失,如果能在中国战场能展开反攻,自然是最有利的,日本人就必须从南洋抽调兵力到中国,在南洋的攻势就不得不停止,美国就能从容部署反攻。

“可如果日军在缅甸展开进攻,远征军能守住缅北吗?”霍普金斯思索着问,这个问题很关键,如果中国军队守不住缅北,滇缅公路无法接通,那么一切就是空谈。

“如果可能,我国政府会向缅甸增兵。”宋美龄不动声色的说,实际上霍普金斯的问题,他没想过,不过要保住滇缅公路是国民政府内的共识。

罗斯福已经不打算再谈这个问题,他对宋美龄提的由美国来整训中国军队非常感兴趣:“夫人,您对我们派人整训中国军队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没有?”

“具体的刚才我已经提过了。我国政府希望分批分期对全国军队进行整训,所以我们希望贵国能派出一位高级将领,同时给他配备一个强有力的机构。”宋美龄说。

“您认为史迪威将军是否是合适的人选呢?”罗斯福的话让霍普金斯一惊,他随即明白罗斯福的用意,如果让史迪威负责整训中国军队,物资分配权也会随之转到他手中。

“史迪威将军是个优秀的军人,”宋美龄沉凝下,她没有意识到罗斯福的目的,不过就算她察觉,也没有办法阻止:“我会把您的意思转告我国政府。”

罗斯福点点头,然后笑了笑:“埃莉诺,晚饭准备好了吗?”

白宫的晚宴并不盛大,只有罗斯福夫妇和霍普金斯,但这对宋美龄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,不仅是对她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的承认。

虽然罗斯福并没承诺给中国增加物资,但宋美龄感到罗斯福倾向于增加中国的物资供应,在晚宴中,罗斯福似乎毫不在意的问了下中国需要那些工厂,宋美龄立刻把拟定的清单交给罗斯福,罗斯福也没看,就这样揣进怀里。

离开白宫后,宋美龄返回下榻的中国驻美大使馆,下车后与等候在旁的胡适夫妇打声驻招呼,然后就直接回房间了,过了一会,她换了身便服才来到客厅。

此时客厅里只剩下孔祥熙、白斯同、许怀信,白斯同是外交部派出的随员。许怀信则是总参谋部派出的随员,另外还有的就是驻美大使胡适。

这是宋美龄的习惯,每次回来她都要与众人讨论下今天的得失,还有明天要去的地方,以及要注意那些事情。

“罗斯福总统的态度倾向于接受我们的建议,”白斯同首先开口说,在白宫没有他说话的份,不过他一直在观察。白斯同说后看了眼胡适,在座的胡适是他在北大时的老师,不过他认为胡适更适合担任的是大学校长,而不是大使。

“嗯,国内传来的消息说,庄继华与史迪威的关系很僵,两人在腊戌战役前吵了一架,战役后又吵了一架。”孔祥熙还是那样笑眯眯的,不过他的话却丝毫没有那样乐观:“罗斯福提议史迪威来负责整训中国军队,这里面恐怕有文章。”

“总的来说,罗斯福的邀请证明夫人的访问非常成功,虽然还没达协议,但已经是最好结果了。”许怀信显得很乐观:“要是把史迪威调离缅甸战场,庄将军的掣肘也就没有了。更能放开手脚。”

“恐怕没这么简单。”白斯同摇摇头,虽然他还没看清罗斯福想做什么,可凭直觉他就断定事情不会这样容易:“夫人,明天接受时代周刊和华盛顿观察家报的联合采访,您要充分强调这次腊戌大捷,这次腊戌大捷是我国军队独立打出来的,强调只要给我们足够的物资,我们就能打败日本人。”

腊戌大捷后,华盛顿有股暗流,英国人在各种场合声称这是中国人牺牲了仁安羌的英国军队,作为盟友,中国人是不值得信任的。

“如果他们要问起仁安羌事件呢?”胡适显然知道这个传闻。

“这没什么,”宋美龄却毫不在意,她摆摆手说:“我倒很关心罗斯福是否愿意为我们提供那些工厂,武器用了也就用了,用完了也就没了,工厂才是至关重要的。文革搞西南开发以前,所有人都知道重工业的重要性,却没有人愿意去搞重工业,直到他作了,我们才知道这对我们有多重要,这次来美之前,委员长特别强调了这些工厂的重要性。”

“夫人说得对,只有我们自己有了,才不会受制于人。”胡适有些感慨,在美国多年,他最羡慕的就是美国繁荣的科技文化,国内传来的消息有好有坏,每次胜利都让他兴奋。可兴奋之后又不由自主的感到失落。

对于罗斯福是否愿意提供工厂,谁也不能确定,白斯同想了想说:“关于工厂的事,我们可以再与他们联系,必需时,我们可以在物资上让步。”